1、《收获的秋季》首先呈现在我眼前的是树上的叶子全变黄了,几乎整个地面都是树叶。
2、那树上大大的苹果也涨红了脸,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从树上顽皮地跳下来。
(相关资料图)
3、那一片片金色的叶子也像一只只蝴蝶纷纷扬扬地往下飘落。
4、广东的初秋不是很冷,一对兄弟俩迫不及待地穿着短衣短裤就跑了出来,他们拿着树叶正在玩捡树叶的游戏呢。
5、你追我赶,又吵又闹,又叫又跳,欢快地跑着。
6、一排大雁正从北方往南方飞来,一会儿排成“人”字,一会儿排成“一”字,它们都忍不住往下瞧瞧这对可爱的小兄弟。
7、听,那边传来田野里人们丰收的歌声,他们在丰收香香的麦子、高粱、玉米、大豆……悠扬的歌声唱出了农家秋收的喜悦。
8、秋天的图画真美啊!我爱秋天这绚丽多彩的季节,果实收获的季节,欣欣向荣的季节。
9、2.《秋》我爱秋天,更爱秋天的早晨。
10、秋天的早晨格外清爽、宁静、光明,默默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活力。
11、我想,这并不是无意的遐思,而是家乡的山川景物给以抒笔的情怀。
12、早晨起来,一股带有成熟果实味的新鲜空气沁人心扉,觉得是那样的爽适和舒畅。
13、整个村子是寂静的,时而听到几声雄鸡的晨鸣。
14、此时向村中眺望,每家屋顶上炊烟袅袅,灰白色的烟气和晨雾融合在一起,飘飘荡荡,盘旋升腾,呈现出一派诙谐的景色。
15、 村里的人们是非常珍惜早晨这宝贵的时光的,一大早就起来了。
16、村子里,田野里响起了赶车的吆喝声和清脆的鞭声,这声音由远及近,由近及远,大车小辆,肩挑身背,开始了繁忙的早收。
17、这时,我油然想起了“春种一粒籽、秋收万颗粮”这句农谚。
18、他们一年四季是多么忙碌呀。
19、打从春天把粒粒良种播撒到地里,经过一季子的锄犁耕作,就等待着金秋季节的收获。
20、扩展资料:朱自清(1898年11月22日—1948年8月12日),原名自华,号秋实,后改名自清,字佩弦。
21、中国近代散文家、诗人、学者、民主战士。
22、 原籍浙江绍兴,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(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),后随祖父、父亲定居扬州,自称“我是扬州人”。
23、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。
24、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。
25、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《背影》出版。
26、 1932年7月,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。
27、1934年,出版《欧游杂记》和《伦敦杂记》。
28、1935年,出版散文集《你我》。
29、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,年仅50岁。
30、主要作品:《雪朝》、《毁灭》、 《踪迹》、《背影》、《春》、《欧游杂记》 、《你我》、《匆匆》 《伦敦杂记》、《国文教学》、《经典常谈》、《诗言志辨》、《新诗杂谈》 、《标准与尺度》 、《语文拾零》、《论雅俗共赏》 1.《春》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。
31、《春》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,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,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。
32、在该篇“贮满诗意”的“春的赞歌”中,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、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,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。
33、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,始终在寻觅着、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——梦的世界,用以安放他“颇不宁静”的拳拳之心,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,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“独善其身”并成就他的治学。
34、《春》描写、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,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。
35、2.《背影》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。
36、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,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,照料他上车,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。
37、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,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。
38、作者用朴素的文字,把父亲对儿女的爱,表达得深刻细腻,真挚感动,从平凡的事件中,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。
39、3.《匆匆》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。
40、文章紧扣“匆匆”二字,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,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。
41、文章的特点:一是结构精巧,层次清楚,转承自然,首尾呼应;二是文字清秀隽永,纯朴简练;三是情景交融,无论是写燕子、杨柳、桃花,还是写太阳,都与“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”的感叹融为一体,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。
42、4.《绿》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于1924年2月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。
43、全文以热情的笔调,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,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,写得清新细腻,漂亮缜密,精致玲珑,诗意盎然。
44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。
45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朱自清百度百科-朱自清《春》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关键词: